2014年的春節,親子互動的年味似乎特別足!電影版《爸爸去哪兒》上映8天攬金5億元,一部花5天時間拍攝的綜二胎藝節目升級版居然這麼火;央視推出《新春走基層·家風是什麼》系列報道,引發公眾對傳統家庭教育的熱議;郭德綱在微博上給過18歲生日的兒子發了一篇“家訓”……就在大人們或勵志或感傷的言傳身教中,孩子們邁入了馬年這個“家教年”。
  家風是什麼?東森房屋莫言說家風好代表人品好,重慶一位小朋友稱是“爸爸每周打我一次”,陝西一位“85後”新婚女子笑談是“老公掙錢老婆花”,臺灣企業家黃梅邨的回答很“復古”:父親崇信儒家思想,家裡人都很喜歡穿馬褂,女士都愛穿旗袍,這是傳統的服裝。父母常說一句話,我們不做我們不要孩子做的事……
  與幾千年來標準的常見的“耕讀繼世,孝友傳家”“勤稼穡,敦仁義”等傳世家風相比,這些回答可謂五花八門,卻也說microSD明在信息化時代下民智漸啟,思想觀念日趨多元化。知名學者張頤武認為央視這個節目對社會發展大有裨益,“現代社會被分割為小的家庭單元,弘揚好的傳統家教可潛移默化傳達社會規範,社會風氣自然會得到改善”。
  一如既往,郭德綱發表的“家訓”毀譽參半。老郭舐犢情深,告誡支票貼現兒子:“一入江湖深似海,從此節操是路人。有人誇你,別信。有人罵你,別聽。”對此等犀利教誨,叫好的網友認為字字飽含深情並且鞭辟入裡,能讓孩子少走彎路,也有的網友認為太“厚黑”,不應該灌輸給孩子太多的負能量。
  《顏氏家訓》是我國家訓發展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,明代鴻儒王三聘在《古今事物考》中譽之為“古今家訓,以此為祖”。臺灣當代學者盧建榮喜歡以類似《萬曆十五年》講故事的方式回顧歷史,編過一本《一位父親的叮嚀》,就是將《顏氏家訓》原書顏之推一人“獨白”的形式,改為家庭對話的小說體裁,使這位南北朝時期的父親稍顯刻板的說教變得可親、有趣。談到教育孩子,“對於天才與白痴,教育是無能為力的;教育的‘用武’對象是中等之資的人”,對於顏之推這番意見,盧建榮認為,以今天的眼光來看,會讓現在的教育家嚇一大跳,因為這很合乎最新的教育學原理,令19世紀才講這種意見的西洋教育學者黯Ice-O-Matic製冰機然失色。
  除所說之理極富永恆價值之外,盧建榮說《顏氏家訓》能成為傳世不朽之作,還有一個很隱秘的原因:在一個思想觀念多元得稍顯動蕩的年代,這本書是知識分子處世的寶典。再說郭德綱的“家訓”,他告誡兒子交友吃點虧無妨,“但言語多反覆,當防欺詐。忘恩思小過,定會反戈。開口說大義,臨大難必變節。逢人稱兄弟,即深交也平常”。有好事的媒體請心理專家剖析這篇“家訓”,專家說老郭希望兒子學會保護自己,而不是教他危害社會,所以“家訓”無可厚非。社會很多元,有必要告訴孩子一些現實情況,在將來面對挫折之前打預防針。
  如此看來,這一回老郭的“家訓”於傳統上有跡可循,於當代也能找到些科學依據,“倒郭派”不可因人廢言。  (原標題:家風·家訓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80wafdj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